亚洲周刊专区

香港一国两制2.0的突破

新闻评论:笔锋

西方舆论说香港“一国两制”已死。这是恶意的攻击与错误的标签。香港一国两制进入2.0版本,再也不用陷入国家认同争辩的漩涡,市民不用担惊受怕,被黑暴势力攻击地铁站、堵塞公路。香港会变得更为高端,有更多资金与人才流入,焕发更多活力,预料经济上、社会上与文化上都会出现新的突破。

在近日的西方主流舆论中,总是将香港政治视为一种崩坏的开始,宣传说一国两制已经死亡,香港成为“中国另一个城市”,或是说香港已经成为了“南深圳”,只是深圳的附属,失去了昔日国际大都会的魅力,让“东方之珠”的光芒褪色。

这都是恶意的攻击与错误的标签。恰恰相反,在香港国安法推出之后,在新的选举规定落实之后,香港的一国两制正进入了2.0的版本,会变得更为高端,焕发更多的活力,预料经济上、社会上与文化上都会出现新的突破。

不陷国家认同漩涡

因为一国两制2.0版本,再也不用陷入国家认同争辩的漩涡,市民不用每天担惊受怕,被黑暴势力攻击地铁站、堵塞公路,不用目睹立法会被砸烂,港独势力高举英美国旗的镜头。

香港的政坛与社会可以自豪地说出自己是中国人,开始专心针对公共政策加以研究,让不同利益的势力都可以经由公开的辩论,寻找最适合的规划与决策,而不是让议事会堂成为肢体冲突的战场。

由于香港拒绝了动乱,香港的国际化会更高,更多的资金流入,不仅来自中国大陆,很多也来自东南亚、台湾、美加与欧洲社会,因为香港没有资本利得税,没有遗产税,拥有最低的税制及对投资人最友善的环境。香港的资本与金融市场具有独特的竞争力,独步全球。

今天西方媒体“唱衰”香港,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早在23年前香港回归前后,美国《财富杂志》就推出封面故事《香港之死》,说香港回归后就会经济一潭死水,成为一个陷入死亡深渊的城市。

不过23年以来,香港的GDP增长率飙升胜过英国,政治自由还是有广大的空间给不同的政治光谱,连政府全资拥有、由纳税人出钱的香港电台,都是以批判香港政府与北京当局为主旋律;更不要说香港的报纸杂志仍然百花齐放。

那些在九七前后移民西方的香港人,过去20年间绝大部分已经回流,并且大部分也都后悔移民时所卖掉的房子,现在已经升了好几倍,抱怨再也没有能力买回来了。

事实上,这次国安法通过后,一些“黄丝”民众说要移民,尤其是英国政府说要对持有英国国民(海外)护照(BNO) 提供优惠,在入境英国5年后有资格申请公民权。

一些英国的房地产公司也在香港大登广告,吸引香港“黄丝”顾客。

不过从当年九七的经验来看,这股移民潮其实具有正面作用,因为这会让香港人真正了解哪一个社会才是最适合自己。尤其当下西方反亚裔的风潮,会让很多香港移民首当其冲,最后会悔恨自己的意气选择。

但香港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展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,发挥香港人过去的创新精神,告别长期以来仰赖房地产的局面。

北京为此也开始对香港政府施加压力,不要独惠地产霸权,勿忘基层民众与中产阶级的福祉,避免香港的“房事”成为不可承受的重。

民心凝聚 最大挑战

最大的挑战来自民心的凝聚力。香港政府开始在学校修改教材,也严格检查那些“黄丝”老师,不让校园成为分离主义的温床,勿让那些假本土主义名义的势力,宣扬“去中国化”与港独。如果新一代的理想主义情怀被误导,他们就会被极端势力“武器化”,煽动他们去投汽油弹,焚烧车站,殴打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。年轻一代也要熟悉中国地理与历史,不要与中国大陆的同龄人出现“知识落差”,对中国的国情一知半解,乃至懵然不懂。

有些香港大学生从来没念过中国的基本地理,对于不同省份的简称也搞不清楚。必须对神州大地山河岁月深入了解,才能培养爱国心,才能出现可以踏入政坛的“爱国者”,而不是在社交媒体中被分离主义势力所误导,否认自己中国人身分,也昧于中国近代史的百年屈辱,被西方殖民史观与日本军国主义史观牵着鼻子走,失去了中国人的尊严,成为历史的笑柄。

在一国两制2.0的新天地中,香港新一代不仅可以与大湾区有更多的融合,也与整个中国有更多的互动,发现在疫后的经济反弹中,香港人可以扮演更多重要的角色。

大疆创办人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毕业,却在深圳创业成功,成为全球无人机冠军,佔领全球市场七成的份额;香港中学毕业的顺丰创办人王卫在顺德创业搞陆港货物寄送,如今成为拥有70架飞机的世界物流钜子。

这都是最佳的成功范例,也为香港年轻人带来无限的希望。

评论来源:亚洲周刊

反应

 

言论

2047与2049大计/谢诗坚博士

首先我们先讨论“2047”的意思。这是指香港在1997年回归中国后,邓小平承诺在50年内,香港依然保持其资本主义体系。

换句话说,从1997到2047年的半个世纪里,香港依然享有资本主义的制度,也就是“一国两制”。

回归后爆2民主运动

现在香港回归中国已经25年了,未想间中发生两件大事。其一,在2003年7月1日爆发50万人大示威,坚决反对推行“第23条文国安法”。在压力下,特首董建华除了收回拟议中的条文外,也提早在2005年卸职(原本第二任特首是在2007年才届满)。

在董建华之后,公务员曾荫权继位(2005-2012),再下来是梁振英(2012-2017)及林郑月娥(2017-2022)。接下来接任的是警界出身的李家超(2022-)。

其二,香港回归后的第二次运动发生在2014年9月28日,香港的一批教学界人士发起“占中运动”,又称为“雨伞运动”。

主要发起人是港大副教授戴耀廷、社会学者陈健民及牧师朱耀明,他们3人被称为“占中三子”,号召民众冲入公民广场,展开79天的“占领运动”,要求政府推行民主的双普选(直选特首和议员),而不是通过筛选才能成为候选人。这是发生在梁振英当特首的时代。

未想在5年后,也就是2019年6月9日,进入林郑月娥掌权时代,她面对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群众大示威运动,组织者声称超过200万人,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。

示威者的诉求也有所升级,也提高到“反送中条例”(逃犯条例),即反对将港人被引渡到中国国内受审。

正好在那一年(2019年),疫情已扩散到香港而加重了局势的紧张,香港政局处在风雨飘摇中。

一国两制或有新面貌

与此同时,中国人大也毫不妥协,反而决心推出“香港国安法”条文,列入“基本法”的附件三,正式生效(2020年6月30日)。

有人认为这是终结一国两制;但也有人认为香港仍有机会走新的“一国两制”,但没有人能预测香港人的明天,因为还有那么远的路要走。

另一方面,北京大学出版的著作《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》,十分引人注目,因为这一年刚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年。也就是说,尚有25年就是百年国庆(1949-2049)。

这是中国主席习近平在这些年来不断地强调的两个百年大计之一。第一个百年已在2021年落实,那是指中共立党于1921年,在两年前已立党百年,也被中国政府形容为它已让人民脱贫,走向小康社会。

根据此书的作者姚洋、(美)杜大伟及黄益平在序文中说: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的基础上,再奋斗15年,就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;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,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,再奋斗15年,就可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。

面对挑战与不确定性

不过,作者也同意和认为,要达到第二个百年目标,中国仍面对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。这包括中国的经济政策与制度和市场经济相比较,仍然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,例如国有企业虽然数目已有下降,但在经济领域,特别是上游产业及金融领域,政府仍处于主导及干预地位。

在130个国家中,中国政府干预程度的指数排在第14位,与自由市场经济相比,中国的干预政策更为普遍。有些学者也因之将中国标签为“国家资本主义”,并指出当今中美贸易的冲突焦点,也围绕在对干预政策的指摘。

当然中国也注意到它所实行的“经济双轨制”(支持国有企业,也支持私有企业)是一个过渡性策略,不能长期保持,但它同样反对美国以安全为理由,阻止中国采购高科技电子产品。

中美须搭建不朽桥梁

因此,开放是双向的而不是单行的。不论美国的资本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有何实质上的不同,但两者之间的共同利益并不影响两国发展友好关系。

以美国前总统尼克逊于1972年访华后的世界变化来看,它不是已变得更好,而不再走进“剑拔弩张”的死胡同了吗?在今天来说,意识形态已放在次要地位,重要的是各安其位,共同致力世界和平。

如果中国要安然迎接伟大的2049年,那么中美之间一定要搭建一座不朽的桥梁,不然,世界美在哪里?

视频推荐 :

反应
 
 

相关新闻

南洋地产